網頁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歐洲公民提攜行動 拯救耶誕新年大餐危機



耶誕party吃什麼?跨年大餐決定了嗎?開胃菜小點是義大利陳年風乾火腿捲秘魯綠蘆筍、香煎日本鮮干貝、焗烤法國生蠔,前菜是阿拉斯加野生鮭魚佐鵝乾醬汁,主菜是阿根廷牛排配塞浦路斯新馬鈴薯,甜點是墨西哥覆盆子巧克力慕斯。美酒則是正宗法國香檳,以及來自智利、澳洲、美國西岸的佳釀。這是我信手拈來,出現在12月美食刊物的大餐建議。

年節將近,人們總是尋找罕見珍饌,慶祝幸福時刻。一年一次,難得嘛!


異國珍饈是氣候暖化的幫兇


義大利農牧協會Coldiretti指出,氣候暖化危機,就呈現在我們的餐盤。飛機運送到義大利的一公斤智利水蜜桃,製造21.6公斤二氧化碳。如果我們選擇地方物產,減少交通運送過程的化石燃料消耗,將大為降低碳排放,抑制氣候暖化的全球問題。


自製安特衛普市政府廣場下雪照片

聖誕大餐和新年狂歡趴進入倒數計時,可是,比利時聖誕節前的氣溫卻高達17度,相當冷涼的夏日壞天氣氣溫。今年的冬天,變成比利時的爛夏天。各地聖誕市場的保麗龍假雪、製冰機狂命製造的滑冰場、北極白熊裝飾,讓人覺得虛假可悲。


縮短歐洲農產物流配送的18個積木


溫暖的冬天在歐洲,已經不是第一次降臨。因此,尊重環境和拯救氣候的議題,喚醒許多歐洲公民自覺。泛歐的地方農產社團和農業研究機構早已攜手合作,希望能建立有效而且低碳的物流網絡,迎合愈來愈多想要購買地方新鮮農產的民眾心聲,期望為歐洲地方農業和高自主意識的消費者,開闢有別於生產工廠到超市的主流配送模式。


攝氏15度,逛布魯塞爾聖誕節市場

位於法國馬賽附近的社區支持農業國際平台Urgenci、比利時魯汶的「食物團隊」Voedselteam、德國弗來堡的地方農業研究機構Aëronauten、芬蘭赫爾辛基的有機產業傘狀組織luomuliitto,花費了兩年時間深入研究調查,以一手的經驗,像玩積木似的,建立了18個模組步驟,讓眾多歐洲地方社團、民眾、和農民,務實組織共同地方生產和社區消費。這本實用的手冊「另類食物運銷體系訓練:地方物流」Training in Alternative Food Distribution Systems (AFDS): Regional logistics,如同新生須知,在18個步驟之中,以自身經驗,建議地方農產共同購買社團,建立有效實用的運銷系統。 

兩種現行傳統配銷是,消費者自己跟農家購買,或反過來,農家/生產者送貨給消費者/市場。可是,隨著農業生產者和另一端的高自主意識消費者人數提高,傳統產銷模式捉襟見肘。

因此,四個團體奠基在參與、信任、透明、水平決定的民主價值觀,鼓勵主動的公民參與,提出德國、法國、比利時多年摸索之後的產銷模式,讓各地民間社團考量自身條件,找出最合適的另類產銷體系。這些描述文字很抽象,我會在另一篇文章,另外介紹比利時的另類產銷模式。

(下圖是Urgenci製作的全球CSA社區支持農業分布圖)




西方歐洲的生產消費互惠 來自東方日本的提攜啟示


如何串聯農夫和消費者,從生產、訂購、運送、到消費,縮短運送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空氣污染,而且拉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共生互惠,這四個組織都是資深專家。可是,他們秉持的地方農業和公民互惠意識,卻是來自1978年日本有機農業研究會的「提攜」精神。訓練手冊18個模組開始前,重申十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提攜方法:相互扶助、計畫生產、(消費者)全部接受、互惠決定價格、相互理解、自主配送、民主參與、相互學習、適當生產規模、攜手邁向理想。 


比利時提攜:圖中的綠色消費者代號,其中一人就是我

我也是比利時「食物團隊」會員。比利時弗蘭德倫暨荷語區地方農產組織「食物團隊」Voedselteam,目前共有175個食物團隊,2016年即將邁入20年。新的食物團隊一直陸續成立中,例如,我加入的食物團隊在2015年中成立。

透過食物團隊的網路商店,我會定期訂購附近農場生產的蔬果生鮮乾貨、公平貿易商店產品。嚴選而且限定的地方物產,比超市行銷包裝的特級食品,滋味更可貴,價錢更誠實,縮短的物流,更關照了我們全體人類和未來子孫面臨的氣候暖化危機。

身為職業婦女媽媽總要未雨綢繆,做好每週家庭食物消費計劃。我已經透過「食物團隊」購買了部分年節食材,還好有比利時家庭必備的大型冷凍庫,耶誕和新年的美食計畫,早就靜謐儲藏在攝氏零下18度。感謝住家附近的農家,和食物團隊的物流分配,讓我們老小四口用口福,綿薄之力對抗氣候暖化,虔敬守護地球。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食驗 ✐ 紅白蘿蔔番茄湯 配手工肉丸全麥蒸麵


手工,來自四隻童工之手,小松和小丙負責揉小肉丸和擀麵。平時做pizza、壓義大利麵,訓練有素的兩位小廚師,揉麵片和切麵片的工作駕輕就熟;我負責調味和切煮所有原料,三人分工合作,冬日comfort food驕傲上桌!

這道菜的靈感來自中國甘肅張掖特色菜「雞肉燜卷子」。利用食材和湯汁加熱產生的高溫蒸汽,蒸熟鋪在上面的麵粉製品。

卷子是約三公分寬的長條麵片,捲成輪狀,放在即將煮透的食材上,轉小火,繼續加熱,直到麵卷熟成。卷子因為高湯的熱氣,吸收鍋裡高湯精華,熱蒸而成的彈Q麵食。


左起:芹菜、大蔥、胡蘿蔔,歐式湯品的基本原料

第一次「食驗」,先做了一鍋蔥燒醬色排骨。蔥不是枝幹中空的細蔥,而是溫帶國家現在盛產的冬天蔬菜大蔥prei/poireau,直徑約有三公分。燒到大蔥和排骨軟嫩入味,鋪上自己做的全麥卷子。

揉麵團的時候,我會一次做兩倍份量。第一次醒麵後,一半麵團放入冷凍庫。食譜是周老師的白麵條,但因為使用全麥麵粉,水量多了10%;全麥麵團筋度高,桿來桿去、翻來覆去,壓不到兩三毫米的麵片境界,只好拜託柳哥出力,我的食驗才能繼續進行。

蔥燒醬色排骨讓人再三吮指,排骨、大蔥、卷子都是主角,通常我用Le Creuset 24公分鑄鐵圓鍋做菜,可以吃一餐以上,沒想到這次一大鍋,立刻全部下肚!



第二次食驗就是我和孩子三人的合作。全麥麵團在冷凍庫休息了近一個月,孩子完全沒有桿不動的問題。

我們先打絞肉,食譜是周老師的貢丸,尾聲我加入了薑泥和細蔥末。機器攪打透徹的緣故,兩個小廚師順利揉完肉丸,不會雙手黏膩,我也省下許多為小廚師善後的功夫。

另外做了一鍋紅白蘿蔔番茄湯,當為湯底,小廚師們的用心料理,化身茄汁肉丸全麥麵。

食驗料理重點整理:

1,一鍋基本材料,葷素皆可。例如燉雞、和我變化的比利時大蔥滷醬油小排。

2,現桿麵片。例如卷子,和小松小丙製作的全麥麵條。

3,剛好蓋過基本材料的液體,煮到八成熟度之後,在食材上放入手作生麵食。

4,用最後的十到二十分鐘烹調時間,蒸熟麵片。正確蒸麵片的時間,端看麵食厚度而定,起鍋前嚐嚐看,決定麵片的軟度。

麵片因為在食材上,不是泡在醬汁裡,因此不會粘鍋或糊底。同時,湯汁也因為些許麵粉,變得微稠滑溜。


小松和小丙壓的義大利麵和自己做的pizza

麵片彈牙,吸收蔬菜和動物蛋白質精華,小松小丙連添兩回。聖誕新年學校假期到來(備註),不妨和孩子一起下廚!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公平有機又少炭的聖尼古拉



去年,七歲的小松認真宣布:「聖尼古拉只是個故事。」四歲小丙以為哥哥殘酷抹黑聖尼古拉,為此他跟小松吵架,辯不過哥哥的小丙來找媽媽爸爸主持公道。小松追著小丙說:「聖尼古拉放在爺爺奶奶家的禮物,都是爺爺奶奶買的!」

有些年歲的人都知道,聖尼古拉和他的彼得助手們,都是虛構人物。可是大人們多半願意和孩子們,一起期盼12月5日夜晚,聖尼古拉騎著白馬(備註一)送給乖孩子禮物。不過,比利時荷語區小學和幼稚園,平均每七個學童,有一個學童在家並不說荷蘭語,在城市的比例更高。因此,學校拿捏聖尼古拉節日的比重,變成移民社會的討論議題


聖尼古拉、聖馬丁、聖誕老公公來送禮


慶祝聖尼古拉是許多歐洲國家的兒童傳統節日,其中以荷蘭和比利時最具規模,彷彿兒童節。有些地方則是慶祝聖馬丁。名字不同,可是意義相同。於是有人說,在聖誕夜分發禮物的聖誕老公公Santa Claus,是美國人抄襲歐洲人的聖尼古拉Sinterklaas/Saint Nicolas。

12月6日前,大人和商人絞盡腦汁。商人盤算重要的銷售商機,大人藉此「利誘」教導孩子為人處事。最常見之一是,「我的孩子送給聖尼古拉奶嘴了!我跟孩子說,聖尼古拉帶著你的奶嘴回西班牙。」比利時兒童的奶嘴期很長,可能拖到五六歲,正值深信聖尼古拉的年紀。

小松四歲時,有次過於淘氣,柳哥拿出平板電腦說:「我要寫Email給聖尼古拉。」小松驚嚇萬分,拜託爸爸不可以告訴聖尼古拉。

好小孩得到禮物,不願就範的壞小孩呢?黑彼得(備註二)裝進布袋!比利時的兒童就在「恐嚇」之下長大;台灣大人對小孩說:「不乖的話,警察就來抓你喔!」二者有什差別?警察無所不在、彼得一年才會來?


如果我長大了,我要……


今年小松八歲,他改口跟我說,真的有聖尼古拉!壞心媽媽我知道,禮物是孩子的生活目標,他為了人生夢想,決定更改自己的信念。於是,12月五日就寢前,兩人準備好接受禮物的鞋子、給彼得的啤酒。找不到給白馬吃的方糖和胡蘿蔔(因為家裡沒有消費方糖,菜園的胡蘿蔔早已收成),決定接受壞媽媽的建議,以健康的蘋果、小番茄、小橘子,給聖尼古拉團隊補充體力,完成送禮物大夜班任務。

隔日小丙起床,開心跟我說:「你看!黑彼得喝了啤酒,水果也吃了!他們給我巧克力和禮物耶!」有天,他有經濟權力,他會知道身為家長的「孝子」責任:盡職喝掉啤酒,魔法快手一揮,蔬菜水果回原位。




大人也是乖孩子


當同事H告訴我,辦公室會出現聖尼古拉巧克力、speculoos焦糖餅乾、西班牙小橘子,我訝異的說:「我們可都是成年人耶!」H笑著答覆:「可是我們都很乖啊!」

12月6日過後的第一天工作日,餐廳桌上出現了公平貿易聖尼古拉巧克力、公平貿易有機焦糖餅乾、有機西班牙小橘子。人人有獎,友好合作夥伴也獲得公平、有機的聖尼古拉節日禮物。

中秋節,台灣機關行號犒賞員工月餅或文旦,端午節則是粽子。在比利時則是復活節巧克力彩蛋、聖尼古拉巧克力和餅乾。




呼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聖尼古拉


根據傳說,聖尼古拉和白馬、助手彼得,從西班牙坐船來到比利時,下船後,帶著禮物騎白馬到乖小孩家。現代聖尼古拉則是改坐火車、或敞篷跑車。

不只家庭和玩具商人,世代擁抱聖尼古拉節日,連機關企業也藉此贈送員工禮品。樂施會布魯塞爾分公司,平時利用腳踏車快遞零二氧化碳送貨;聖尼古拉節日的企業採購量大,依舊秉持低碳原則,特別租用分享汽車Cambio(備註三),完成低碳大量送禮使命。

送禮和收禮,都能尊重健康、環境、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平衡,才是我們歡慶節日的意義。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蚯蚓逃跑了




A氣急敗壞的來找我:「蚯蚓跑出箱子了!是誰在裡面倒了很多咖啡渣?」我趕緊跑去查看辦公室的鎮樓之寶——蚯蚓箱,大約有數十條蚯蚓墜樓倒地,有些已經呈現脫水狀態,沒有生命跡象。打開蓋子,眾多蚯蚓好像萬箭齊發,順著咖啡渣的摩擦力,想要通往箱外的浮生世界,找尋更多更豐美的佳餚。

沒人知道箱裡的蚯蚓數量,生還數量因此不詳;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生產的綠色垃圾,必須在此集中,變成蚯蚓姐妹兄弟的可口大餐。可是,並非所有綠色垃圾都可以成為蚯蚓美食,就像這次肇禍的咖啡渣,千萬別交給蚯蚓,否則他們會藉此竄逃,「墜樓」掉落地面,失水過多回天乏術,反倒成了蚯蚓殺手。

雖然在廚餘箱上貼了禁止麵包和柑橘皮的圖示,但是不少同事丟有機垃圾的時候,不長眼睛,經常放入橘皮、柳橙皮(備註一)。

為此,A決心成立蚯蚓志工團隊,每天排班負責為蚯蚓備餐。總共有六位志願者,我也是其中一位。  

蚯蚓志工團隊的工作項目:
  • 備餐:每日將廚房的果皮廚餘,倒入蚯蚓箱,做為蚯蚓大軍的美味餐點。
  • 嚴選:過濾笨蛋同事製造的廚餘(備註二),為蚯蚓的食物安全把關。
  • 果汁:打開蚯蚓箱下方的水龍頭,讓多餘的廚餘水份,和蚯蚓吃喝之後的液體排泄物,裝入塑膠罐,當作有機肥料。

經由蚯蚓箱導出的液體,俗稱「蚯蚓果汁」,是所有綠色植物養顏美容不可或缺的極品。我就是為了這道千百蚯蚓萃取的綠肥,而加入蚯蚓團隊。

看到這裡,或許你以為我把蚯蚓果汁裝罐打包外帶回家,餵養寶貝蔬菜、愛花愛草愛樹?不,我直接加七倍水稀釋,澆灌我認養的辦公室盆栽。

自從蚯蚓團隊成立後,再也沒聽到蚯蚓竄逃事件;我認養的盆栽,也長得綠綠胖胖的。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當國家安全遇到巴黎氣候大會人民動員



「妳今天要去脫褲嗎?」我像是問小孩,是否該換件乾淨褲子的媽咪平淡口吻,詢問同事U。「我有道德義務,所以我回會去參加。」她微笑著回答我。

外表冷漠,話語節制,內心善良,是來自南方國度的民眾,對比利時荷語區白人的概略描述。我的許多同事具備類似民族特質,必須有足夠的暖場,他們才會敞開心胸聊天玩笑。不過,大概經過人事部門的篩選,另一個共同特質是每個人懷抱著環境保護和公平正義的胸襟,不談高調,講究實踐。

好幾位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事,更是細膩週到,隨時能捲起袖子幫助別人;願意內傷憋笑,忍受我的古怪荷語腔調和錯誤用詞。跟這類型同事合作,總讓我覺得他們像是北國的太陽。可是職場現實,也有自以為是的類型,覺得自己是老大,其他人隨時待命幫忙瑣事。

A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和朋友發動「氣候快車」。透過網路、學校青年社團、環境和生態社團,要在11月29日動員一萬人從比利時到法國巴黎大遊行,因為11月30日在巴黎舉行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備註一)。  


國家安全至上 人民集會行動受阻


可是,一百多人喪命的恐怖攻擊,巴黎警方因而取消遊行許可。隨後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如臨大敵,不予批准所有公眾集會。「氣候快車」只好在大會前夕,緊急改道比利時西方臨海的Oostende,訴求二氧化碳排放使氣候暖化,海水水平上升。沒想到,遠離布魯塞爾的O城,也不准集會遊行,理由是「無法保障人民集會安全」。

就在巴黎13日星期五IS極端濫殺事件以前,動員人數累積到七千多人。現在,醞釀多年的集體行動,嘎然而止。所有響應的社團,急切尋找集會替代方案,例如憤怒政府阻礙集會遊行的新魯汶大學學生,沒有脫褲反諷,改演「脫衣秀」,關切全球氣溫上升的問題。

我服務的非營利組織響應「氣候快車」號召,全額贊助員工參加大遊行的車費,包車火車或巴士當日往返巴黎,期待已久的跨國動員,暫時畫上休止符。目前有兩位同事用自己的年假,加入「氣候快車」三百人腳踏車隊,踩著兩輪、零二氧化碳排放,五天到巴黎。


環保團體脫褲嘲笑 比利時減碳方案難產


同事們批判的眼光不只國際化,而且地方化。歐盟整體達成現階段減碳目標,國際社會讚揚歐盟先進的減碳腳步。可是比利時的減碳表現敬陪末座,四位環境部長在長達六年的談判,尚未達成全國性的減碳協議,環保團體在部長們開會前,快閃脫褲嘲諷「比利時褲子掉膝下,參加氣候大會」。

有沒有搞錯?四位部長?環境議題分別由荷語區暨弗蘭德倫區Vlaanderen、布魯塞爾首都區、瓦隆區、聯邦政府掌管。四位部長和首相一起出席巴黎氣候高峰會湊熱鬧,可是完全沒共識,所以環保團體譏笑「褲子掉膝下」。同事跟我解釋其中的雙關語,當你露出內褲或屁股給人看時,諷刺對方不知羞愧。這……文化差異啊!我怎麼覺得如果是我脫褲,我才不知羞愧呢?!


竹子腳踏車 非洲社會企業減碳又培力




同事O的國內減碳批判眼光甚至延伸到非洲。O利用網路群眾募資一萬歐元,向荷語區環境部長下戰帖,要求履行聯合國會員義務,撥款聯合國氣候綠色基金一百萬歐元,協助貧窮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問題。群眾募資所得,則捐助加納竹腳踏車社會企業。

2008年一位美國腳踏車工程師研發了竹造腳踏車技術,從此加納發展了數個社會企業,利用當地盛產的竹子,訓練鄉村失業的青年,開始生產竹腳踏車,並且循環栽種竹林。竹腳踏車工廠在加納,將國際的氣候環境議題、國內的青年失業和城鄉差距、造林的生態問題、國民購買水平和交通移動需求,全部連貫,一氣呵成。腳踏車是城市人的旅遊休閒工具,或是像我的短距離公務車,在非洲國家卻是受到國際矚目的新材料腳踏車。 

氣候變遷催化的蓬勃歐洲社會運動,原定在巴黎舉行各種遊行集會,在極端穆斯林恐怖分子攻擊的餘波蕩漾,被迫切割分離。這些根基深厚的歐洲民間社團,如何在國家安全緊箍咒下,監督全球政要、並且完成民間合作對話的公民使命,值得在未來兩週關注(備註二)。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恐怖威脅 辦公室關門大吉在家上班



每次宣布全國罷工,我都在心中竊喜,感激工會行動,讓我節省三小時通勤時間。可是這次老闆下令在家上班,完全沒有賺到的感覺,恐怖份子攻擊的威脅陰影,何時才能遠離?

週日晚間我已逐漸進入週一上班模式,整理好孩子和我的上班上學物品,最後一次確認查看智慧手機,驚覺大老闆發簡訊給所有員工。老闆不建議週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布魯塞爾,要大家在家上班或請假一天。

比利時的安全威脅等級由一到四分為四級,四是最危險等級。巴黎恐怖攻擊之後,全國進入等級三。每天從布魯塞爾中央火車站,步行到辦公室,路經比利時國會和幾個重要的聯邦部會,順道瞻仰比利時軍人拿步槍站崗的認真模樣,有幾位還會親民地跟路人我打招呼。

11月22日週末,布魯塞爾威脅等級進入最高級四,許多軍隊車輛出現在街頭,重裝備軍警加強戒備。地鐵關閉、所有公眾聚會活動全部取消。布魯塞爾的這種「戒嚴」景象,曾在2007年底發生,當時警方接獲情報,基地組織將協助身陷囹圄的突尼西亞籍前足球員NT越獄逃亡。

原訂11月24日週一,一切恢復正常,公共交通重新上路。可是比利時首相週日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再三強調,如同巴黎的恐怖威脅近在咫尺,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週一布魯塞爾的公共交通、各級學校繼續關閉。他說,根據可靠消息,歹徒對象是公眾往來之處,例如購物中心、商店街道和公共交通。巴黎作案的幾個IS恐怖份子,法國警方已經擊斃好幾個,偏有一位犯案前住布魯塞爾法籍歹徒,逃回藏匿比利時。

經歷過台灣的戒嚴歷史,我們都知道政府權威會以安全為由,危害民主和人權發展。比利時社會現今面臨恐怖威脅,聯邦政府緊急提撥四億歐元,加強安全體系,(暫時?)沒有任何斗膽質疑政府行動的異議聲音。反倒讓人會心一笑的是,社會大眾和網民高度配合;自從週末警方呼籲民眾,切莫在網路等社群媒體發布跟警方行動有關的影像#brusselslockdown,比利時鄉民改發一系列貓咪搞笑照片

在比利時的台灣鄉親,如果有任何安全疑慮,可跟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聯絡;如果是民生問題,例如「我的小孩是否該去上學?火車會開嗎?」,我建議撥打1771電話,直接訊問比利時內政部的危機中心專線。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斬不斷化石黑金 理不清恐怖温床

緊挨Molenbeek東方、穿越布魯塞爾中心的運河

法國、比利時連續幾次成功或失敗的恐怖攻擊,首腦是一個來自布魯塞爾的二十多歲青年AA,他在布魯塞爾19個區之一的Molenbeek長大。作案的比法同夥,在發動攻擊前,都曾逗留Molenbeek籌備軍火。比利時社會問:「這些在比利時長大的青年,為什麼變成恐怖分子?

許多國際媒體因而封稱布魯塞爾為恐怖分子歐洲中樞,Molenbeek則是激進穆斯林好戰分子的温床。

在陳述比利時社會浮現的解答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有19個市長的布魯塞爾,在比利時是個獨特的政治區域。揉揉眼睛,沒看錯,十九位市長。她是比利時國家首都,也是荷語暨弗蘭德倫 Vlaanderen區和法語區的政治首府,她自己有專屬的行政機制,名為布魯塞爾首都區。

不少比利時政黨歸罪時任20年Molenbeek社會黨前市長PM,他的放任不管政策,培育恐怖温床。人口十萬的Molenbeek在布魯塞爾19區內,居民平均年齡最低、失業率最高,大多是穆斯林移民。年輕居民看不到未來,很快就被激進教派吸收。

歐洲國家之中,比利時籍IS兵力人數看來不多。若按各國IS士兵佔每百萬國民的比率,比利時籍最高,其中布魯塞爾青年居高不下。

內政部長說,他要好好清理Molenbeek。前市長辯解,布魯塞爾有19個市長,可是警察管轄區域劃分為五區無法和警界緊密合作。他搪塞有理,比利時地方市長權力大,市長直接管轄警察;然而,布魯塞爾首都區例外。政客忙著推卸責任,移民第二代的歸屬感、布魯塞爾年輕人的高失業率問題,還是無解。

比利時媒體搶著訪問恐怖首腦父親,試圖從家庭教育分析。他是位成功的移民,有穩定事業,而且將孩子送到教學品質良好的學校,企圖讓曾犯下偷竊小罪的孩子學好,有美好的將來。他難過的說,他很抱歉,他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變了,而且傷害了這個他們一家應該感謝的國家。讓他的雙親更難過的是,2013年25歲兒子遠走敘利亞,帶走了13歲的弟弟,小兒子成了最年輕的IS軍人。

西方聯軍不斷轟炸IS為何依然無可奈何?歐洲年輕人,尤其是移民第二代,一個個被「洗腦」,長途跋涉從軍,為宗教建國而戰,願意回母國殺戮製造恐懼,而且滿足自己的人生決定。

比利時法語公廣集團RTBF記者去年採訪敘利亞,無意間得到一位比籍IS士兵的智慧手機。消息來源目的單純,要記者用手機裡同樣說法語的比利時青年,向歐洲民眾述說殘暴的歐籍士兵。手機裡的青年相當自豪從軍生活,他在臉書自封「恐怖分子觀光客」,展出血淋淋的殺人戰績。經過一番地毯式研究,記者找出手機主人,他正是幾次恐怖攻擊案件的首腦。記者剪接後的記錄片,我們清晰看到他的自我實現歷程,從一個住在城市的移民後裔平凡青年,蛻變為IS「英雄」戰將、西歐國家的頭號通緝犯。

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前夕,我的同事M在媒體提出一個值得省思的觀點。他說,法國總統批評IS是恐怖分子工廠,我們來想想,這個工廠為什麼能日日夜夜有效運轉?關鍵在於,石油

金融時報曾深入分析,IS靠著佔領石油田和輸送管線賺黑金錢,才能支付每日龐大開銷,付錢給這些歐洲年輕軍人,以及購買煉油廠、高薪挖角專業煉油人才。聯軍不敢轟炸那些非IS但和IS有利益關係的石油業者,否則豎立更多敵人,造成國際石油價格不穩。敘利亞反叛軍跟記者說,他們打IS,可是要跟敵人買柴油,不然日常生活怎麼過?!

M指出,荷蘭在滿載國人的馬來西亞航空,飛越烏克蘭和俄國疆界的事故後,用無辜人民性命學到,不可依賴俄國化石能源(瓦斯)生存的悲痛教訓,轉而積極開發再生能源

反觀比利時政府,軟弱依賴化石能源,包括瓦斯、石油和核電,不願大刀闊斧推動再生能源。

如果,我們不能放棄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便難以斬斷極端IS的黑金命脈,歐洲人民也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怖攻擊的憂懼陰影裡。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我的公務車 共享比利時腳踏車

B車和我悠哉在咖啡座簡餐,偷得浮生半日閒

我的公務車是B開頭,但不是黑頭車,它是時下許多歐洲兩輪族愛用的折疊腳踏車。B車是我其中一輛公務車,入門款價格台幣三萬元起。它高貴有氣質不適合我,有次顛簸往返布魯塞爾中世紀深藍石板路,重心不穩跌倒遭受皮肉之傷。從此我改用O開頭的比利時國產腳踏車,它的特點是穩重舒適,坐在腳踏車座椅上,彷彿坐在一般椅子,抬頭挺胸大步開走,不需要彎腰駝背緊弓雙肩。
藍腳踏車和我乘風渡海

火車接駁藍腳踏車


比利時五十多個火車站提供「藍腳踏車」blue bike的租借服務,目標顧客是通勤族和觀光客。通勤族如我,在火車站下車後,拿出卡片刷卡輸入密碼,立刻可以使用腳踏車。個人或企業可以申請長期租借,同事們如果在比利時境內的城市出差,經常借用藍腳踏車卡,火車下車後,憑卡借用腳踏車,一來避免塞車,二來大幅降低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藍腳踏車跟我的O公務車是同一款車系,同樣優雅穩重,而且車後裝備置物籃,提高通勤便利。看來比利時鐵路展開藍腳踏車銜接火車的計劃之前,已經評估安全和舒適。

懷念Ubike好方便


踩著藍腳踏車的踏板,懷念著台北市方便的Ubike,不知道Ubike也有這種企業合作計劃嗎?公私部門合作降低短程的汽機車使用。當我看到布魯塞爾街頭的Villo!,總會讓我想著Ubike的便利――幾乎每天都會騎著家門口前的Ubike,在住家附近晃蕩,例如買冰奶茶和冰金桔茶、到便利超商買個東西、趕在銀行郵局關門前去辦事……。

為了整理花園的便利,暫時高掛孩子們的學習腳踏車,沒想到鳥兒覺得好方便!在此築巢成家。


鶇在孩子的第一輛腳踏車上築巢下蛋,養育下一代


比利時的“Ubike”


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有類似Ubike的城市共享腳踏車。布魯塞爾叫Villo,取了法文腳踏車vélo加城市villa的諧音。安特衛普則直接去掉o上面的重音,叫做velo。題外話,我不懂安特衛普荷語大城黨政思維,時常要凸顯自己的弗蘭斯flemish特色,可是城市腳踏車的命名卻是來自法文?或是在安特衛普方言的腳踏車一詞就是vélo?

嘗試布魯塞爾的Villo,一直是我的夢想。它的第一個半小時免費,利用提款卡或信用卡,就可以租用,不像台北市結合悠遊卡的制度。我幻想著,下班後,從上城區溜滑梯般呼嘯而下中央火車站。查詢兩處的Villo車站可借腳踏車和可歸還的車站數量,我發現上城區許多通勤族,和我懷抱相同的夢想!每到下班時間,火車站附近的Villo車站,早已全部停滿。

有天在布魯塞爾街頭遇到一群裸體腳踏車騎士,他們的訴求是腳踏車的騎乘安全。車上掛著標語「當我不是裸體,請多看我兩眼」。




希望天天是車輪日 少了母老虎媽媽


地方城鎮如何規劃又是另一個課題--配合腳踏車的短距離交通工具特點,保障行人路權、維護腳踏車騎乘安全、促進地方商家經濟發展,同時提升市中心空氣品質。

每週五孩子的學校安排「車輪日」。學童可以騎腳踏車、滑板車、直排輪等上學,無法放棄開車的家長必須在遠遠的地方停靠車輛,確保學生上下學安全。還不會騎腳踏車的幼稚園學童怎麼辦?有些孩子騎學步車,有些家長則選擇用照片裡的腳踏車車廂,保暖又安全。(拜託請高手指點正確中文名稱)



孩子的學校是鄉間小學,沒有城市腳踏車道文明設施,所幸大部分的家長見到騎腳踏車的孩子,絕對會減速慢行,禮讓小騎士。平日我們三人腳踏車陣,壓隊的我不免提高嗓門,提醒孩子注意車輛往來。每到星期五,孩子可以開心踏著滑板車上學,因為身後沒有母老虎媽媽。

[M的回應 25-5-2016]
我還是覺得Blue bike方便多於U bike或 Velo. 許多站處的放置點的sensor已有損傷, 竟然偵測不到腳踏車返回. 浪費太多時間. 也曾經為了找optional Velo站多花了很多時間因為本來要返回的站已經停滿車. 反之Blue Bike就像是自己的腳踏車. 隨處可停. 返回火車站一定會有停放處(因為站方已計算好原本出租數量), 拿取跟放回都簡單(刷個卡兩秒就好). 非常適合火車族. 用了Blue bike三年真的還是很滿意.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死刑和公平貿易香蕉



布魯塞爾中央火車站好黃啊!好多黃色香蕉人,他們忙著分發公平貿易香蕉。我拿出相機想要給香蕉小姐拍照,待我挑剔的找對角度,她一袋香蕉已經發光了。等候她補貨的時候,一位香蕉先生自告奮勇,站在我的手機前,推銷公平貿易香蕉。


香蕉的世界貿易


歐洲不產香蕉,多從加勒比海國家進口,可是香蕉是現代歐洲日常生活不可少的水果。嬰兒自小學吃水果泥,香蕉是必備的食材之一。世界貿易的香蕉生產和銷售,ChiquitaDoel幾乎以獨占的姿態,從種植到銷售,操縱國際香蕉市場。購買公平貿易香蕉,就是要繞過獨占的市場競爭遊戲,讓中美洲的香蕉農人和農產自然環境獲取應得的永續利益。



歐洲香蕉價格戰威脅美洲蕉農永續生產


公平貿易組織的「香蕉黃皮書」指出,比利時超市平均一般香蕉是每公斤1.09歐元(荷蘭和英國超市還可買到每公斤低於一歐元的香蕉!),公平貿易香蕉是1.89歐元。蕉農需要最少每公斤0.4歐元,才足以打平生產成本。令人驚訝的是,生產一般香蕉的蕉農每公斤獲得0.27歐元,根本是入不敷出。


黃皮書還說,超市零售商是決定香蕉價格的關鍵人物。因為超市希望價格越低越好,才能吸引消費者購買,可是中美洲生產香蕉的成本卻是上漲,兩股力量拉鋸的結果,最倒霉的是蕉農。消費者選購公平貿易香蕉,也是告訴超市,販賣低價香蕉,結果是破壞環境和農夫的勞動權益。



公平貿易週好康多


十月七日到17日 在比利時是公平貿易週,許多公平貿易社會企業聯手促銷。除了公平貿易香蕉,我還在魯汶火車站吃到塗著公平貿易榛果巧克力醬的有機全麥麵包。這段期間,還可以到世界小舖憑券換取公平貿易巧克力,它的可可用量純正,保證巧克力的微甘又微苦的別緻口感。沒吃過的人,一定要試試看!



黃色的死刑傳單


黃色誘人的香蕉旁邊,還有國際特色組織也在散發一份驚悚的黃色傳單。感謝馬政府的「德政」,讓台灣在這張黃澄澄的傳單上,站上國際舞台,名列前茅榜上有名。十月十日是國際反死刑日(奇怪,這日子是特別為台灣選的嗎?),我一邊嗑黃香蕉,一邊讀黃傳單,民主台灣何時才能從這世界死刑排行榜除名呢?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在比利時學習荷蘭文很尷尬


「我問您一個問題。」七年專攻荷蘭文的法文老師認真提出問題。「您覺得學習荷蘭文和法文,哪個容易學?」這是個好問題,可以跟專業的荷蘭文和法文語言教育者交流學習「外語」的意見和心得。

不知好歹 法文容易學


「對我這個第一外語是英文、母語是中文和台灣語的人來説,我覺得初級荷蘭文比初級法文容易,因爲常用的荷蘭文和英文有一點兒相似。可是若到了中高級,我覺得學習法文比較容易。」法文老師聽了,瞪大眼睛,竟然有人不知好歹!敢說博大精深的法文比較好學?
我繼續解釋:「學習外語最重要的是動機和能近用的外語學習教材。我想加强荷蘭文程度,可是學習荷蘭文的教材比起法文少之又少,我都是直接看或聽新聞。而且,鄰居和家人講得都不是標準荷蘭文,對我的荷蘭文學習,幫助不大。日常生活需要的表達詞彚和工作需要的語境很不一樣,我在家可不會跟家人討論會議議程安排、廠商報價和預算的主題。學習荷蘭文愈久,我愈沒有動機。」

荷蘭文 不重要又不好聽

法文老師聽了,點頭如搗蒜。沒想到我可以用法文發表如此深獲法文母語者人心的長篇大論!我說:「荷蘭文是個小語言。」老師糾正:「不,不是小語言是不重要的語言。」我像隻鸚鵡一樣(備註1),重複一次:「荷蘭文是個不重要的語言,不像法文有很多外語學習教材,各種程度、五花八門的題材,——有藝術、文化、美食、歷史、政治等等。可是,我現在處於荷蘭文工作環境,加上資方和同事的善意,提升我學習荷蘭文的動機。」
老師聽完,深有同感。他說:「我學了七年荷蘭文,現在是法文外語教育者,我很同意您的意見。雖然我的荷蘭文程度很高,可是被動使用,聽説表達能力肯定比您弱。我覺得荷蘭文比起說法文不好聽。」


奇怪的比利時荷蘭文

我聽了哈哈大笑。他又接著說:「而且這個語言在比利時很奇怪,有各地方言,讓人莫衷一是。真的很奇怪!」法語老師說的沒錯,我常遇到許多尷尬的情況。在辦公室常出現一種情況:同事熱心教我某個字或片語,可是另一個同事說:「這個倒是我第一次聽到!」第二種常見的情況是,我聽到一個不認識的字,趕緊查各種網路字典,才知道自己會的是通用荷蘭文,在比利時如果要表達相同意義,人們有另一種用詞遣字。第三種情況是,我實在找不到那個字,請同事拼字,結果對方說:「啊!我剛剛用方言發音,難怪妳在字典找不到。」
妳你也想要學好荷蘭文嗎?我的建議是,有需要就學(備註2),沒需要別勉強自己,不如發掘比利時更好玩的事情!

[更新]
2016年4月新增:1000g眼睛 移民媽媽從1 7 9學起 中文母語的荷蘭文發音難點

下一頁備註1,給想要和預計在布魯塞爾當勞工看的,主題是在職語言進修,以及比利時政府僵硬的語言政策為我製造的笑話。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傳球午餐會 來啦



正式上班前,IT同事為我開設了帳號,我毫不猶豫隨即登錄,急切地想要一窺非營利組織運用Google雲端工作的巧妙(備註1)。

莫名其妙的午餐邀請函


第一站,當然是Gmail。信箱裡,莫名其妙躺著從Google行事曆寄出的午餐邀請信(備註2),邀請主題語焉不詳。我查了荷蘭文、法文、英文字典,不得其解。拜託谷歌,只知道午餐會主題跟足球戰術有關,我看看大多數同事都同意參加,我不會踢足球耶,我也不太懂足球比賽規則,如果要討論足球賽事,該怎麼辦?好吧,硬著頭皮,決定盲從,戰戰兢兢按下「是」,出席。

上班第一天(應該說第二天,第一天我參加新年餐會),主管在中午聚會開始前,告知我可以帶著午餐到那個足球戰術會議室。第一次和比利時同事在辦公室共進午餐,我不願太「另類」,出門前自備了符合比利時(荷語區)勞工的主流午餐便當:切片麵包夾乳酪,其中兩片抹了花生醬。鄰座的荷蘭同事,詫異的看著我說:「你怎麼也吃(跟我們荷蘭人一樣吃)花生醬?」他的起疑很有道理,因為一般比利時人不會在自己的麵包片上塗抹花生醬。我笑笑回答他:「美國影響台灣許多,可能是美國人把花生醬這種東西帶入台灣的飲食文化吧。」

蔬食主流午餐


我環顧四周,大多數同事跟我一樣吃著麵包午餐。果醬、乳酪和超市製作好的各種口味鷹嘴豆醬是主流,搭配現場在盤子裡切的幾片黃瓜或蕃茄;有人吃著超市做好的生菜沙拉,打開包裝盒、淋上醬汁,就是一頓清爽的工作午餐;有人帶來前晚吃剩的意大利麵或bulgur餐點(備註3)。

這是個強調食用蔬果食物、避免工業生產動物肉品,因而過度消耗有限地球資源的非營利團體。大老闆跟我說,有半數以上的員工是素食者;像我這種半吊子的蔬食者,也會在工作情境之中主動選擇非肉類的飲食。可是,如果大口吃肉,不會有人道德清高勸說,或是丟出無形群體壓力。這是在個人主義為底調的比利時社會,比較有機會做自己的優點,可是隨心所欲的疆界是,個人主動遵守社會遊戲規則。

傳球午餐會的真貌


本年度第一場傳球午餐會,由「運動小組」負責,主題是未來半年傳球午餐會要做什麼?別誤會,「運動小組」不是要帶領員工運動踢足球,而是負責串連全比利時荷語區一百多個環境和自然相關領域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運動小組」的同事洋溢活力,帶領非政府組織工作坊經驗豐富,揉合多數決和分組腦力激盪,在短短的一小時午餐時間,凝聚民主共識,勾勒出未來半年的傳球午餐會方向。


午餐會議結束,我也鬆了一口氣。原來傳球午餐會不是談足球經,而是組織內部跨部門的的經驗交流和意見傳遞。雖然平時工作繁忙,很想找個藉口不參加每週一的午餐會,可是帶著忙碌的腦袋換個觀點,聽聽其他部門的工作重點報告,以及每次工作經驗交流前,IT同事的Google雲端工作小秘訣,也是另一種內部組織溝通和人力資源訓練,展現這個非營利組織追求的「公開」使命和落實扁平組織架構的設計。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敘利亞三歲男孩新聞照片 觸動歐洲人道關懷

走進辦公室,順手拿出信箱裡的三份報紙,下意識匆匆掃描標題,可是一張寧靜海灣照片先抓住我的目光:細碎白色浪花拍打趴在沙灘上的男童,他身穿深色鞋、短袖紅色上衣、藍色短褲,濕透的頭髮和衣物,他絕不是來海邊玩水。我問自己:「又是溺斃照放頭版?這回是小孩?」翻出第二份報紙,同一個場景,這個男孩被看來像是海防的年輕男士抱在手中,只見男孩的小腿和濕透的小鞋。

新聞照片的意外爆發力 震撼政壇


這張新聞照片令人肅然同情鼻酸,哀慟力無窮,洗版歐洲社群媒體。當日,震撼歐洲各國政壇,檢討移民政策,尤其是因為戰爭而離開動亂家鄉,前往歐洲國家試圖申請庇護的移民。

歐洲新聞媒體這幾個月來報導移民議題,從船難、戰爭、匈牙利關閉火車站阻擋東來的移民潮、走跨英倫海峽地下隧道的不怕死移民、重新檢討申根條約、是否恢復關防、歐洲各國分配收容庇護尋求者人數、希臘境內移民爭奪登記庇護限額的衝突、比利時主管移民的官員曝露敷衍心態引發各方圍剿、東歐國家以國內無穆斯林宗教為由拒絕收容穆斯林移民......,已經多到讓人麻痺的境界。一週前,比利時一家遊走質報和大眾報紙邊緣的荷語新聞媒體,刊出溺斃移民躺在海邊的罹難照片,可是那張新聞照片的威力遠不及敘利亞三歲男童Aylan。

九月三日這天有沒有不刊出溺斃海灘男童的歐洲新聞媒體呢?英國BBC就是其中沒有登出移民罹難照片的媒體,理由是不用有大體的新聞影像。比利時新聞媒體雖然沒有台灣媒體灑狗血,不該拍的自家不會去拍,可是外電發的,跟隨國際走勢照收不誤。

我還想知道是誰按下快門?他發布的新聞照片,有新聞攝影訓練的痕跡--有構圖、敘事、尊重死者的攝影角度安排。隔天,我在法國世界報讀到電話專訪,記者是土耳其女性地方新聞記者。她說,她幾乎天天都要處理類似的移民災難畫面。她按下快門的時候,完全沒想到這張新聞照片會造成這麼大的效果。

新聞照片裡非生即死的真實人生


我也想要知道Aylan,國籍敘利亞、庫爾德族。為什麼三歲的他獨自溺斃在土耳其海域?他的爸爸媽媽呢?他的爸爸一邊流淚,一邊接受記者訪問。爸爸說,他們花了4000歐元坐著一艘小船,希望到希臘申請庇護。他的妻子、三歲以及五歲的兩個孩子都溺水死了。

生死一線間,每天都在敘利亞戰爭新聞裡。冒死走越英倫海峽隧道的年輕非洲男性也說:「我在家鄉也是會死,這個算什麼?!」

三歲Aylan的死亡新聞照片,像是吞噬他生命的無情浪濤,湧入歐洲各階層人民的心坎裡。2007年,意大利南方發生嚴重的移民船難,歐洲議會在議場內舉辦音樂會,呼籲歐洲政界正視移民問題。那是移民人道議題,進入跨歐洲層級的濫觴,不再是歐洲各國獨立面對的內政問題,請看我寫過的“南歐陽光沙灘勝地的黑暗偷渡客”。八年之後,敘利亞戰亂,讓歐洲內部的移民議題,尤其是庇難申請者從非洲延伸到亞洲,串聯了敘利亞、巴基斯坦、伊朗、一直到阿富汗;加上歐洲內部奠定人員自由流動的申根條約,讓移民問題變成牽一髪而動全身的社會安全議題。

台灣歐洲新聞媒體的移民報導比一比



不同於台灣新聞媒體的歐洲難民危機論述,歐洲媒體通常使用中性的“移民”migrant,來描述無論是否持有有效跨國旅行證件的非本國人。這次歐洲媒體論述的移民包括:
  • 經濟移民economic migrant。希望到母國以外的國家,尋找更好的生活。這群人通常持有有效旅行證件,也得以順利取得居留證件。
  • 難民refugee。通常指因為母國戰亂,走避他國的移民。
  • 庇難尋求者asylum seeker。罹難的Aylan和他的家人,搭乘簡陋小船,就是希望偷渡到希臘申請庇難。正式遞交申請文件之後,無論庇難申請是否通過,都稱為庇難尋求者,審核時間從數月到數年都有。接受申請庇難的國家有義務提供基本人道照顧,例如衣物、三餐、住所、未成年者的教育。這項普遍存在歐洲各國的人道法規,讓亞非移民能夠找到另一個安身立命之地。可是庇難申請如果被拒絕呢?那又是另一個殘酷的社會問題了!順帶補充:台灣尚未有庇難申請的法律,也就是媒體俗稱的難民法。
  • 沒有合法旅遊或居留證件的移民者sans papaier/undocumented。在台灣通常稱為非法移民,可是歐洲媒體不會將「非法」兩字,掛在沒有合法證件的移民身上。因為移民並未觸犯任何法律,只是缺少合適的行政文件,媒體毋需為移民定罪。按照聯合國人權公約,這一類移民同樣享有基本人權。正在比利時移民主管機關前,排隊等候申請庇難的移民,某種程度來說,也可以算是未具備合法居留證件的移民。

新聞照片觸發的民眾自發大愛



比利時受理庇難申請的主管機關Fedasil位於布魯塞爾火車站北站附近,因為Aylan罹難照片,激起許多人的大愛。民間組織和義工,以及比利時全國各地的熱心民眾,透過臉書有組織的提供物資支援和義工人力調度,大排長龍的移民得以暫時住在公園裡的帳篷,公園裡甚至還有臨時的帳篷學校。

比利時移民官員面露施捨的大爺嘴臉,緊急在附近設立收容中心搪塞各界質疑的聲浪,可是它只提供晚間住宿,沒有提供飲食和沐浴設備,白天睡醒就必須離開。真正使用的等候交件移民,少之又少。新聞記者訪問棲民間接待帳篷的移民,許多人表示,雖然是帳篷,可是該有的都有了,只差沒有wifi,從家鄉長途跋涉後,終於可以好好休息。隔天,熱心民眾跑去架設wifi。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台北夏天 睽違13年



出發前,忐忑不安。13年不見,台北夏天似曾相識,不知她是否認得流逝青春歲月的我。

工作的密度,讓我沒時間複習久未謀面的她。上飛機前一天,我依然去工作,結束一個年度大案子,這才把心思挪到拼湊她的溫度和臉龐。下午三點,開始打包孩子和我的衣物,接近台北夏天不需要盛裝出席,也不需要帶著比利時夏天規格,衡量她的熱情。行李箱好輕盈!空蕩蕩的,可以輕鬆塞入幾公斤比利時巧克力。


好久不見


小松就讀小學起,我們就喪失了享受台灣春、秋、冬的特權,放棄便宜機票的小氣樂趣,只能抓住漫長的暑假時光,義無反顧投向她的懷抱。一路在機艙冷氣護送,還有空調威力顯示強大中國國力的北京機場,我依然感受不到她的存在,直到走出波音737,踩著空橋進入桃園機場,那個剎那,我在心底,恭敬而溫柔的說聲:「好久不見。」

兩個孩子很快地適應了氣候溫度的劇變。在比利時鄉間生活的孩子,興奮的觀察台北市神奇都會樣貌,走進台灣的人文自然差異,難怪迅速轉移了他們的炙熱抱怨。


怯懦和遺忘


溽暑首先影響我的食慾。早起一杯熱茶或咖啡?免談!晨起獨自一人遊走巷弄,品嚐早餐外食百味,特別是我最愛的越南女性移民販賣的湯河粉,想到我就滿頭大汗!暑氣同時竄改我的消費者意識。踅探傳統市場,順手購買新鮮蔬果和熟食,向來是我的每日生活趣味,結果徒剩購買蔬菜的微薄勇氣!攝氏35度的威脅,見到市場裡沒有保鮮設施的食品和生食,我怯懦離去。

我們在頭城烏石港漁會前,短袖熱褲、頭戴帽子和墨鏡,雀躍往船舶停靠處走去,負責賞豚船業務的漁會女士們,穿著飄逸長裙長衫遮陽帽,帽緣寬到可在比利時做兩頂帽子,阻絕肌膚任何見光的機會。欣賞了女士們的粽子裝,我才確定台北夏天她在我的記憶裡,停格很久很久,久遠到已經遺忘,可是我卻堅持第一眼就能認出她來。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藍旗 玩水和親水的環保標章


新聞媒體捧場藍旗標章

戲水的季節悄悄到來,可是室外最高氣溫不過攝氏17度。迎合觀光季節的交替,許多比利時荷語新聞媒體報導年度的“”標章,覺得自己的長時間加班,有了苦中回甘的代價。推廣“”標章,除了要有業者的努力,也需要傳播媒體的信息流通,和消費者的明智選擇。

蔚藍的不只插在海灘上

中文世界翻譯世界性的環保標章Blue Flag爲“海灘”。這個翻譯並不正確,直接翻譯它爲“”就好。這個環保標章要傳達的是經營水上活動的休閒產業,對水質、硬體設施、用電、用水量、銷售產品、教育宣導等等的環境用心,一切都必須符合某個特定的環保標準,也能提出企業內部的環保準則。

藍旗官方網站則是分成四大類:沙灘、碼頭、船舶、賞鯨船。每個國家的休閒產業不盡相同,以比利時水上休閒產業來説,包括湖水浴場、遊艇港口、碼頭,都可以來申請藍旗標章。



申請藍旗標章的業者賺觀光財也用心環境保護

照片拍攝於第六年得到標章的De Nekker,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省Mechelen。出席領取藍旗標章的業者,會後在湖畔沙灘合照。有個遊艇碼頭俱樂部,資深會員聯袂出席,他們慎重地穿上俱樂部制服,團隊精神亮眼;去年為了提升環保標準,進行內部整修,遺憾藍旗標章缺席一年,睽違許久,又重回藍旗行列。由此可見投入環保標章業者的嚴謹態度。

絕不是申請就能獲得標章!必須符合數百項審核條件,因此業者必須定期修繕保養硬體設備,才能通過稽核員每年的檢查。檢查過關後,稽核員向該國審查會提名,經過審查會通過,才能獲得有效期限爲一年的標章。業者要花費的環境保護決心和用心,絕對值得消費者的肯定!

室外氣溫不高,比利時湖畔沙灘會有客人上門嗎?只要太陽露臉,人們便會躺在湖畔或海邊沙灘上,努力吸取太陽能菁華;如果白皙皮膚有幸能轉爲小麥色,更是可喜可賀!



親水戲水度假就找藍旗

標章的主辦單位是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目前會址在丹麥哥本哈根。它是個非營利、非政府的組織,目前全球有49國、共計有4000個水上業者獲得標章。你計劃中的戲水度假地點有表章嗎?沒有的話,不妨找個有的地點,戲水度假還可跟業者一起做環保,當個綠色遊客,還能享受接受過檢驗的好水質。(地圖圖片擷取自藍旗官方網站)

給住在比利時的網友參考:比利時今年23個水上休閑業者獲得標章,包括14個湖水浴場和9個遊艇碼頭。其中兩個湖水浴場分別在盧森堡省和列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