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驚魂未定322 恐怖攻擊在布魯塞爾


時間:2016/3/22,星期二 
天氣:晴天 
溫度:攝氏10度

陽光燦爛的春天!今天我的待辦事項滿載,每件事情都很重要,刻不容緩必須盡快完成。我計劃去拜訪位於布魯塞爾機場附近的庇護工場,下班後還要去學校家長座談。

【8:00 布魯塞爾機場入境大廳自殺炸彈客引爆】

8:15 
步出中央火車站,快步經過國會和首相辦公室,來到車流繁忙的藝術路和法律街路口,再走幾步路,就是「台灣大使館」以前所在地,今年初喬遷。

一輛普通汽車掛著藍色警鈴,恨不得要所有車輛閃邊,大搖大擺呼嘯而過。我納悶,「平時這種警鈴叫囂的場面,只出現在達官貴人外國使節車隊,而且汽車是可以當鏡子使用的黑頭車,搭配神氣的重機車警察,怎麼會冒出這輛奇怪車輛呢?」

疾速穿越四個紅綠燈,身後又來一輛類似的車輛。

9:00 

同事陸續抵達辦公室,我忙著打電話,眼睛餘角瞥見到辦公室裡的騷動,好像有大事。回到螢幕前,人事主管發信說明機場發生爆炸,火車交通受到影響,還沒抵達辦公室者,可視情況在家工作。

我趕忙打行動電話找負責送孩子上學的柳哥,查問是否需要特別為此出勤。行動電話沒有反應,這個時候應該許多人跟我一樣,正在尋找家人,確定對方動向,難怪行動電話網路癱瘓

【9:10 自殺炸彈客在剛離開Maalbeek(Maal小河站)開往Kunst-Wet(藝術法律站)的地鐵車廂引爆】

9:17 

再次回到螢幕前,直接打開荷語公共電視台新聞網站。果然,官方呼籲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或市內電話聯繫,因為現在行動電話網絡已經超載。網站也轉載一張Maalbeek地鐵站出口冒煙和受傷民眾坐在人行道的tweeter照片,我和鄰座同事,不約而同深深嘆息,無法相信眼前的新聞照片,真的有第二個爆炸案?現場就在辦公室附近?

9:30 

新聞確認Maalbeek地鐵站的爆炸,所有地鐵站關閉。為了安全和救援,封閉地鐵站前的Wetstraat法律街,它是我上下班必經之路。不久,所有火車站關閉。

鄰座同事,是土生土長的布魯塞爾人,臉色凝重,她的手機震動不停,家人朋友互相確認是否平安。我預計半小時內出發坐公車去機場附近的庇護工場,De Lijn公車網站說明進出布魯塞爾的公車無法準點服務。趕緊跟庇護工場聯絡,詢問他們是否正常工作,我們決定更改會面時間。才剛掛電話,公車網站也宣布停駛所有進出首都的車次。

我乾脆主動跟學校聯絡,取消下班後和兩位老師的家長座談會,公共交通全部斷絕,我該如何回家?我該何時和公婆聯繫,請他們代為照顧兩個孩子?

直升機、救護車、警車的聲音,一波又一波彷彿大海波浪,在辦公室裡來來去去,許多同事都無心工作。 台灣時間即將進入下午五點,我查詢台灣新聞,好像還沒有媒體報導。趕在家人擔憂前,主動報平安。住在布魯塞爾的同事們,紛紛提供住宿,給我們這些可能回不了家的人。

12:15 

原定利用拜訪庇護工場順途外出午餐,取消約會,只好抓緊時間到路口的阿根廷三明治店。我忘了我身處爆炸地鐵站的封鎖區界限,阿根廷店早已拉下鐵門停業,只好往另一邊走,改為孟加拉快餐。店裡非常冷清,和平時午餐時間聽到各種歐洲國家語言的景象,落差甚大。等待老闆準備我的點餐時,走進一男一女用英文和法文交談,他們一口氣訂了30份午餐,大概是附近機關行號下達內部封鎖令,派少數人外出團購午餐。

12:30 

午餐時間氣氛嚴肅,有人在桌上放了一台筆電,觀看中午新聞。三位住在安特衛普方向的同事,決定徒步回家,遭到主管勸阻,當下沒有人知道是否會有第三波恐怖攻擊,甚至出現巴黎直接街頭掃射殺人的噩夢。

大家憂心忡忡討論著該如何回家,布魯塞爾居民同事更提心吊膽,因為孩子們還在學校,放學時間即將來到,該如何平安接孩子下課回家?

善心同事主動提供車位給我,加上柳哥的火車行駛一手情報,以及彈性工作時間制度,下午兩點,同事家人特別從Gent開車過來,我坐上便車,在途中某個火車站下車,五點回到家,順利展開媽媽工作。結束我一整天的心神不寧。



時間:2016/3/23 星期三 
天氣:陰天 
溫度:攝氏10度

布魯塞爾火車站昨日下午四點開放,站外大排長龍,所有乘客必須搜身之後才能進站。這是第二次恐怖威脅,我們得以在家工作

沒有在家工作制度的柳哥,則是一早開著昨晚公司汽車到布魯塞爾工作。昨天許多在布魯塞爾的勞動者,都是靠著carpooling共乘才能順利下班回家。

時間:2016/3/24星期四 
天氣:陰天 
溫度:攝氏11度

火車接近布魯塞爾南站,放慢速度。終於來到我的目的地中央火車站,好奇的走出火車廂,這個歐盟首都在恐怖份子蹂躪後,公共場所氣氛變得緊張嗎?

中央火車站只開放一個出入口,出站者必須大約百人分批離開。我站在人群裡,看著警察穿著防彈背心、迷彩裝軍人帶著頭盔,個個軍火重裝備。我覺得可悲又無奈,為什麼長達三個多月的「恐怖威脅等級三」(最高是等級四),公共場所已經到處是荷槍實彈的軍人,無辜民眾還是被奪去性命?

辦公室裡我們彼此問候,詢問昨天下午如何「脫困」出城。日前坐我隔壁的布魯塞爾人同事,自己嘲笑說:「我還哭了呢!呵呵。」我同理心回答她:「我知道啊,可是我可以理解啊!」當我們難以掌握親人朋友生或死,憂懼永遠盤踞心頭

下班回家,入站搭火車,必須打開行李背包、敞開外套,確認沒有危險物品,才可過關。同事說,大約要排隊15分鐘,才能進站到月台,我特別提早下班,五分鐘內順利通過安全檢查。早上的氣憤又回到心頭,這個警政和情報安全失調的中央、首都和地方政府,讓比利時第二代移民年輕人炸死自己的時候,企圖炸死無從防範的你、我、他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比利時的傷心特產:戀童癖 、恐怖份子

A photo posted by Y (@wafelbarocco) on


比利時以薯條、巧克力、啤酒、鑽石聞名;近年來,足球隊紅魔鬼很爭氣。可是,也有讓人傷心的「特產」,名氣最高的是戀童癖罪犯,今年起還有恐怖分子。昨日「活捉」巴黎恐怖攻擊造成一百多人死亡的主嫌,在住家附近遭到逮捕,比利時和恐怖份子的高度連結,再次席捲全球媒體。

1996年的Dutroux「色魔」案,全國嘩然,嫌犯殺害兩名女孩,綁架共計六名女孩,藏匿地窖,從此徹底改變學校和家長的接送學童安全措施,輿論猛烈抨擊漏網甚多的警政體系。

今年的一個跨越美國、比利時、柬埔寨、菲律賓的戀童癖案件,也許因為沒有當地兒童受害,在比利時社會沒有掀起太大漣漪。但是案情長達19年的崎嶇發展,受到比利時公共廣播荷語電視台記者的重視,為此遠道東南亞拍攝紀錄片。我這個閱聽人,焦急跟著記者的鏡頭,窺探嫌犯魔爪為何從歐洲伸手戕害東亞兒童。

案件第一部分,如同比利時國人對比利時司法體系的差勁印象:

一,被動辦案

美國資訊安全體系找到一個跨國兒童色情集團首腦,罪犯位處比利時安特衛普,通知比國同業後,比國警界才開始行動。起初,安城警方對美國給的情報半信半疑,因為嫌犯有身份地位,曾經捐贈給安特衛普第一個兒童偵訊室,受到比國警界表揚。

二,顢頇官僚

法網恢恢,幾經周折,司法定讞。然而幾年後,因為行政疏失,縱放罪犯恢復自由身,再次到柬埔寨性侵諸多兒童。

罪犯在柬埔寨有座豪宅,認養柬國兒童,以父親之名掩蓋性侵之實。並且贊助一所孤兒院,光明正大用金錢漂白性侵慾望。

他透過網際網路和菲律賓婦女建立關係,利用金錢權力,操縱菲律賓婦女性侵自己的孫輩。隨著「劇情」發展,觀眾我血脈噴張,恨不得化身閻羅女王,立刻判此人下十八層地獄!

戀童癖者發生在各階層,患者沒有特定類型。紀錄片穿插兩位精神科醫生的剖析,以及針對此名犯人罪行的討論,才讓觀眾我偶爾跳出犯罪影集的入戲感。

電視台播放這部紀錄片的時間,是在法院做出判決之前,因此記者使用罪犯的網路暱稱,並且馬賽克所有罪犯頭像。

影片第二部分,突然轉為犯罪懸疑片,紀錄片的敘事變得緊湊未知,讓觀眾目不轉睛跟著菲律賓警方辦案。就在我迷糊案發和重建現場的真假之間,影集進入終點:警方逮捕協同做案的菲律賓婦女,和嚎啕大哭不願跟加害者分離的兒童。令人心酸!

比利時記者訪問菲律賓警方帶著新聞媒體辦案的原因,菲警回答:「我們希望警惕民眾,藉此懲罰罪犯。」

到此,彷彿我也看到了台灣的警調單位和喜歡一起辦案的新聞媒體。

這部紀錄片“Pieter 0167案”配有英文字幕,不懂比利時荷蘭文也可以看懂。 

就在定讞前,罪犯逃到柬埔寨,委託律師出席。法官認為嫌犯不知悔改,判決19年重罪。兩個月後,在柬埔寨落網。比柬之間沒有引渡關係,比利時司法如何將他繩之以法,還是未知數。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立法院應該跟歐洲議會看齊 ➁ 全民帶小孩到議場 歡迎公民記者採訪


帶著小孩去議場,我也做過,有圖為證:小松站在歐洲議員發言壇。


兩個議場都可以帶小孩進場


歐洲議員有兩個議場:每月的全會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平時的委員會等等會議則在布魯塞爾,龐大的議會員工都在布魯塞爾工作。自從民進黨立委余宛如提出修改議場規則,讓三歲以下小孩可以入場,台灣新聞媒體和社群媒體因而流傳義大利歐洲議員帶女兒表決的照片,這些都是新聞媒體在史特拉斯堡全會投票的時候拍攝。

每年五月第一個週日是歐盟開放日,全家老小都可以到歐洲議會一日遊,各種家庭活動好玩有趣,讓你學習民主,認識議會,親近政黨,在布魯塞爾的媽媽爸爸可千萬別錯過。但是有個缺點:開放日名氣愈來愈大,參觀民眾排隊隊伍愈來愈長,考驗媽媽爸爸和孩子的耐性。


產假法案的議員媽媽和寶寶 歐洲議會支持度人氣大升


2010年九月全球媒體蜂擁刊出義大利歐洲議員胸前背著七週大嬰兒的照片,當時我閃過的第一個念頭,跟她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回答一樣:「我沒想到造成那麼大迴響,其實我們歐洲議會為兩性平權做了很多,可是直到這次才有更多人知道。」因為一位新手媽媽和襁褓中的嬰兒,使歐洲議會世界知名度急速竄升。我的另一個念頭:寶寶才七週大,媽媽就來上班了?!這位媽媽復原的真快。

那次的全會投票議案事由「產假法案」,歐洲議會和雇主為首的團體糾纏兩三年之久,投票通過新生兒爸爸可以有十天有薪產假,媽媽則從14週提升為23週。相較於台灣婦女的八週產假,政府、立法、資方、勞方、民眾的意識,還有很長的艱難路要走。

其實,天龍國位階最高的議員,帶著寶寶到議場,或是開會的時候餵母奶早已天經地義,直到2010年才廣為人知。時光切換到2016年台灣新科立委,希望修改內規,從而彰顯立院以身作則,營造友善育兒環境,許多人倒是譏諷「自肥」。我真心希望,有志之立委能往前再進一步,帶著家有幼兒的媽媽爸爸一起在全國職場「自肥」


申請歐洲議會記者證


換個同樣是民主殿堂的議題:記者如何採訪立法院?立法院如何透過媒體,呈現所代表的民意?

歐洲議會從委員會會議到全會都有網路直播,方便各會員國新聞業和人民,無須勞師動眾大老遠到比利時或法國,換取旁聽證或是申請臨時記者證。

長期蹲點的記者,必須申請記者證,如果是「公民記者」(freelance journalist),提交過去作品、收入證明和身分證件,通過歐洲議會新聞服務部門、議會記者協會、(少數申請案會有國際新聞協會)組成的委員會查核,就可獲得每年更新的記者證。如果是臨時採訪,出示歐盟會員國記者工會核發的記者證即可;沒有工會發給的記者證,則須媒體主管據信證明。有人申請記者被拒絕嗎?請打破歐洲議會新聞服務部門砂鍋問到底。

會不會記者太多,擠不進會議室呢?我真的遇過這種場景!如果有知名人物來訪,例如達賴喇嘛(請看幽默、堅持、謙遜的達賴喇嘛 歐洲議會演講側記)、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記者會人滿為患,佔不到位置的記者,只能看即時轉播。我曾經守在電腦螢幕前看委員會會議,但沒有現場參加委員會會議的經驗。 

堂堂人民民主殿堂,應當敞開門扉正大光明歡迎人民。無論是推動友善育兒環境,或是新聞媒體採訪(點連結:歐洲議會的新聞採訪申請辦法),歐洲議會值得台灣立法院看齊。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立法院應該跟歐洲議會看齊 ➀ 議會裡的育兒經



布魯塞爾歐洲議會三樓川堂中午時刻,人潮川流不息,有人要去用餐午休,有人步伐急促走向下個會議。我也在這群各有方向的人群裡,邁向另一個目的地。

突然我被叫住,「好久不見!」轉頭一看,是位在歐洲議會工作的律師,他和妻子兩人是斯洛伐克人,住在布魯塞爾已有數年,都在議會工作,是許多比利時居民,包括我,眼中的高級白領公務員,好比台灣鄉民說的天龍國人。

我驚喜的問候:「對啊,好久不見!我現在很少出席傍晚和晚上的活動,因為我有兩個孩子,必須要準時回家當媽媽。你呢?最近對東亞關係又有什麼新興趣?」

他露出得意的笑容:「哈哈,我也都是下班後,就要去接孩子。我兒子現在七個月大。」

我大大恭喜他!遇到初為人父者,而且「孤家」在比,沒有斯洛伐克爺爺奶奶阿公阿嬤大軍支援育兒,更是我的媽媽經交流目標對象。我立刻打開育兒話匣子:「他在那個托兒所?你家附近?還是議會自己有托兒所呢?」天龍國的員工育兒友善環境高於比利時一般等級,我直接切入托兒所要點,省略「你們大人輪流帶他嗎?」這種給比利時等級媽媽爸爸經,台灣水準的「媽媽自己帶?還是阿公阿嬤帶?」更不需要出爐。

有子為貴的比利時高級歐洲公務員回答我:「議會的托兒所在附近,我兒子就在那裡。」我沒繼續交流托兒所費用,反正比利時托兒費用是「共產主義制度」,按照家庭收入收費;對天龍人來說,根本是小錢。

我把眼光轉向未來:「他兩歲半可以上學,議會在附近也有幼稚園嗎?」比利時小孩兩歲半可以入學每週四天半在學校,而且幼教品質優良,對全職媽媽爸爸來說,可以獲得「自我解放」;再者幼教幾乎「免費」,沒有家庭不願送兩歲半尿布才乾的孩子去上學。

他無奈地笑笑:「那可遠了!你知道歐洲學校都在市區邊緣。我們考慮幼稚園就讓他去一般比利時學校,小學再到歐洲學校。」

天龍國位於比利時,國中之國,必須遵守比國規範,一般公司行號必須遵守政府保障的(最低)標準,也可自己加碼創造更好的員工育兒條款。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的上班媽我,將實際生活和勞動經驗轉換成圖表,我要指出,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是歐洲社會以人為本的基本勞動權利政府責無旁貸政府的魄力是重要的基石。比利時政府走在北歐國家之後,但尚不及最好典範。

我經常在議會員工餐廳,見到推著有如坦克車平穩舒適娃娃車的父母,帶著寶寶用餐。如果是學校假期,也經常可見不上學的小孩,大約是年紀八歲以下的幼童,跟著媽媽爸爸到歐盟機構上班。天龍國人可以帶著稚齡孩子上班,一般比利時企業也可見到類似的人性化安排。

至於小孩是否整天上班時間七八個小時都黏著媽媽爸爸,那就看各公司行號的安排了。以我的工作單位來說,如果真的臨時有需要,可以短暫一兩個小時讓孩子待在不會影響其他人工作的地方。再者,因為有在家工作彈性工時親職假政策,我們都可以迅速找到托兒、育兒和工作的平衡點。

萬一孩子生病,勞工每年可有十天「緊急事由假」sociaal verlof。有給或無給假?原則上是有薪,但是給付天數端看勞資雙方契約而定。

比利時政府的親職假規定所有勞工無論兼職或全職,在小孩零歲到12歲之間,可以申請總共四個月的親職假;如果員工提出申請,雇主不得拒絕。配合彈性工時,許多家有小小孩的同事運用親職假,每週上班四天,和配偶輪流親職假,孩子每週到托兒所報到三天,兼顧家庭、工作、以及小孩的社會群體適應。北歐國家的網友看到這裡,一定會在螢幕前嘲笑比利時落後的育兒環境。有北歐國家帶頭,比利時的育兒環境才會進步,我們納稅人從月薪提出25%到40%不等的萬萬稅,方能適得其所。

想要知道更多比利時親職假和女性勞動者的職場保護,請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