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本書任我擺佈放進紙箱,乖巧等待貨運行載走。腦海裡飄蕩著一句話:「如果衣服有三年沒穿,就該回收。」這是商業邏輯要人永無停止購物慾望的脫罪之辭嗎?如果昔日愛書超過三年沒看,徒然擺在架上吸收灰塵精華,也該進入二手書的循環經濟嗎?
愛書的前程萬里
台北市地小人稠,人們必須心機計較收納術。台北已非我的生活重心,豁然大悟打包昔日的嘻哈青春和刻骨銘心,全數交給某非營利基金會合作的二手書店。挪出空間,讓家人稍能自在安排。我問滿腹經綸的親戚,如何處理過去奉獻知識愉悅的舊書。「就賣給XX二手書店啊,兩百本,四百元。書店問我要捐給哪個團體。」
因為資訊科技發達,我早已改看電子書。因為比利時書價貴,不如台灣書市平易近人,我難得買書。因為西歐社會主義主導的公共福利,比利時各地普設圖書館,因而不常見到台灣城市常見的連鎖書店和特色獨立書店;我上圖書館借書借影音出版品的頻率,和進出菜市場不相上下。
課本的公有和共有
三年前,小松甫進一年級,第一天放學,他從書包掏出台灣人眼中使用過度的「破舊」課本,那是身為外藉媽媽的文化震撼。他說:「媽媽,這要kaften」我趕緊拿出手機,拜託線上荷蘭文字典告訴我那個字的意義。揣摩字義解釋,我想是台灣包書套的道理,快速找出摩比人塑膠袋剪剪貼貼,心裡嘀咕比利時怎麼沒有現成的塑膠書套呢?
後來,柳媽幫忙愛孫“kaften",我才恍然大悟,一般包裝紙或舊海報即可拿來當作書套,這是腦袋「塑化」的洗腦見證。課本包書套,才能繼續傳遞知識公有財產。孩子學校新學期用書,無需父母操心在第一天開學日購買。學校課本是公有,一代傳一代。
踏入二年級的小丙拿到的一本課本受潮發霉,柳爸清理黴垢,打開書站立通風。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只好跟老師反應換書。我和兩個孩子拿出家裡所有包裝紙,剪剪貼貼,小松叮嚀:「(固定紙書套的)膠帶不可貼太多,不然下一個用的人,就沒有漂亮的書了。」課本公有財的環境,讓學生從小學習愛惜書籍。
充實孩子閱讀能力的課外讀物,也不需要父母打理。低年級教室裡,藏有按照識字數目分類的書籍。現在是中年級的小松,老師每週帶著學生到圖書館借書。書籍公有,削減了階級差異,確保知識的共有範圍;連結學校教育目標,滾動活化公共文化財產。跟著孩子穿梭學校書籍,感受西歐社會主義公共性的細膩。
祝福我割捨的那幾百本舊愛書,流入知識私有制度二手書循環,繼續前程萬里,帶給下一位愛書人小小的私閱讀樂趣。
比利時哪裡尋寶二手書?
- 可到De Slegte實體二手書店或線上書店,它是連鎖二手書店,荷蘭文、英文、法文等語言都可找到。
- 世界小舖Wereldwinkel / Magasin du monde Oxfam經營的二手書店,我在那裡買到許多學習荷蘭文和法文需要的閱讀書籍。
- 各地Kringloopwinkel循環商店,以荷蘭文為主。在瓦隆區是RESSOURCES。
- 各地圖書館清倉特賣。 (法語和瓦隆區圖書館)
比利時哪裡借書、借課本、借影音出版品?
- 各地圖書館
- 透過社區分享物品APP,例如peerby (獲得2015年企業創新獎),找附近鄰居借。
- 加入社區公民團體,例如荷語區的LETS (Local exchange trading system)、法語區SEL (Système d'Echanges Loca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