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50%素食客 兩天減兩公斤 15公里 二氧化碳排放


就在復活節前四十天左右,在比利時首次舉辦「無肉的日子」Dagen Zonder Vlees。我是個百分之五十的素食客:早餐和午餐無肉無魚,晚餐則隨家人口味調整。以上是四十天內我為我生活的環境努力成果:
  • 220平方公尺環境需求面積ecological footprint(中文有更好的翻譯嗎?)
  • 等同於200次泡澡用水
  • 等同於300公里=40公斤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15公里=兩公斤二氧化碳)
這個活動有別於其他提倡素食的訴求,它讓我們在數字看到減少肉食的好處,而不是訴求吃素的道德正當性,例如動物權、身體健康、還願、愛地球等等。


這個圖告訴我們,作物養活人類和動物的比例;一隻牛可供兩個人食用,然而養活一隻牛的作物份量,可供12個人食用。換言之,一公斤牛肉需要九公斤的黃豆或穀物,可是生產九公斤的穀物,還需要土地、水和能源等資源。

愛吃肉可是又想為自己的居住環境貢獻己力,該怎麼辦?你可能會問那種肉類最惡毒?


主辦單位提供一份資料:生產牛肉和羊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雞肉最低。可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地的當季蔬果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0.5公斤,再來是麥子(我想這是比利時和荷蘭的情況)、豆奶、蔬食素食漢堡、天貝(印尼特產)、牛奶、豆腐和雞蛋。

吃素需要有團體力量,互相鼓勵,如同團購力量大!這也是「無肉的日子」獨到的好點子,利用團體在網路競賽的透明和即時性,鼓勵各機關團體甚至家庭組隊參賽。

「無肉的日子」活動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遇上電視名廚(備註)透過強勢的電子媒體和網路,舉辦票選比利時荷語區最經典美食,每道美食都是大魚大肉,最後選出比利時燉牛肉stoverij / carbonade flamande,引起比利時荷語區大報生活版的嘲諷,推廣素食的大廚趁機推出素食版比利時燉牛肉,牛肉以麵筋取代。

歷經「無肉的日子」參賽活動後,設計家庭菜單的時候,一邊編寫食材,一邊想著可以減少幾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呢?那又是多少公里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呢?

以上圖片都來自Dagen Zonder Vlees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公司新年餐會 協力做有機素食大餐


「你們的任務,要做三種開胃菜和一道甜點。開胃菜是綠醬、鷹嘴豆泥、生春捲、提拉米蘇。我們用的食材都是有機產品,可以在一般超市買到,不需要到特別的商店購買。好了,現在請大家分組!」



烹飪工作坊主持人扼要介紹之後,大家移動到四個料理工作台。烹飪工作坊主持人和她的夥伴,輪流在四個工作台說明實際流程。原來,這四道菜色包裹了滿滿的味覺創意,巧妙的食材設計,讓這四道平凡的菜餚,增添新鮮風格。

「綠醬」,是廣為熟知的西洋九層塔、蒜、橄欖油攪碎,加入鹽和胡椒調味,另外混合鄉村乳酪、羊乳酪、烤過的松子。綠醬是一起和烤紅甜椒鑲乳酪入口的佐料。




「鷹嘴豆泥」,用榛果巧克力醬取代北非中東盛行的芝麻醬Tahini,切片的柳橙、切碎的榛果,點綴其上,豐富口感,也增添第二道柑橘風味。



「生春捲」,則是在米皮之中,包進胡蘿蔔和大黃瓜薄片、切丁的芒果、生菜絲、薄荷等香草,搭配碎花生,檸檬、香茅、薑、糖、薄鹽醬油調勻的沾醬。



「提拉米蘇」不含甜杏仁酒amaretto和濃縮咖啡,最底層是薑餅、西班牙橘子、mascarpone和蛋餡、最後再來一點西班牙橘子clemantine做裝飾。這道甜點我沒拍照。

大家坐定後,傳食各道開胃菜和前菜。主菜,則是放置在料理工作台,自己取用,沒有傳統餐廳服務生在旁遞餐盤。

烹飪工作坊負責製作前菜,綠節瓜湯;我問工作坊主持人,節瓜湯在舌尖有點苦味,那是什麼?她說,湯裡加了少量的法國西南部特產辣椒粉Piment D'espelette。



主菜的clafoutis焗烤鹹南瓜布丁,令人耳目一新,做過經典櫻桃焗烤布丁的我,第一次吃到焗烤鹹布丁,於是這道菜立刻插隊進入我的家庭夢幻菜單第一名!白色鑄鐵鍋裝滿了couscous,各種堅果和葡萄乾點綴其中。蔬菜沙拉是紅甜菜、蕪菁(大頭菜)、箭沙拉、feta乳酪、搭配酸甜的橄欖油醬汁,紫紅色的甜菜、染上薄薄紫紅的白蕪菁、綠色芝麻菜,看著美麗、吃著甜美。如果用白蘿蔔替換蕪菁,應該一樣可口。

這是我第一天上班的記事。第一天不是守在電腦螢幕前,反倒是吃喝玩樂!而且是全素食的新年大餐,完全善盡地球公民的職責。



人力資源部門特選的烹飪工作坊,在布魯塞爾追求健康美食、慢食、永續餐飲的好吃分子之中,獲得許多好評。經營者是幾位愛做菜的女人,她們認為,烹飪和飲食的過程,如同家人之間互相分享。她們強調健康料理和負責任飲食,因此,所有食材,包括鹽油等調味料,都是有機產品。這個理念特別的地方就叫做「女孩」,沒有招牌,只有門牌號碼,熟知門路和口耳相傳者,才會闖入這個別緻的美味桃花源。

一樓是廚房和有機食品商店、二樓是擺置長桌用餐的地方、三樓是工作坊。餐具搭配和選擇,不像一般餐廳整齊劃一,每個鍋碗盆盤都有自己獨到特色,就像「女孩」一樣。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天降瑞雪 會限電嗎?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去年完全沒有下雪。 今天終於下雪了!孩子們和我引頸期待。雪,下雪,皚皚白雪,令人嚮往。可是下雪,也代表氣溫往下降,人們需要更多電力,確保溫暖的家居生活。 

比利時核能發電為主,今年更仰賴進口電力;兩個核電廠由於技術問題,停止運轉,幾個火力發電廠也因老舊,關閉使用。為了預防冬日用電量飆高,電力不足,所以政府早早宣布了限電措施,有些地方必須輪流停電,晚上五點到八點暫停供電。

你住的地方會停電嗎?查看下面這個地圖。按照電廠分為六區,萬一電量吃緊,紅色是第一限電區,綠色表示不會限電。  光看地圖不夠精準,必須到地圖網站,輸入你的居住地區,才知道限電可能性。

限電對台灣人來說,好像發生戰爭、或是颱風吹倒電線桿,才會停電。也許有停電的危機,才會讓人省思不可或缺的電力。
比利時分區限電圖 http://datafable.com/rolling-blackout-belgium/viz/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比利時罷工 五連罷 公民團體呼籲:鐵血之上有仁心


跟鄰國法國相比,比利時罷工機率實在很低,頂多一年一次全國大罷工。今年五月大選後,產生新的荷語區Vlaanderen政府和中央聯邦政府,地方和中央的黨派組成有所差異,但共同色彩是主張自由貿易的右派掌權,並且都端出財政緊縮菜單。自此,人心惶惶,震怒全國三大工會,發起三次各省接力賽罷工,加上兩次全國罷工,共計五連罷。罷工層面廣泛,從幼稚園老師、碼頭工人,到公共廣播電視等。

超越工會團體的公民行動hart boven hard,發起聯合請願,聯署人包括個人和社團。hart是心, boven是在…上面,hard跟英文同意。名如其義,希望新政府用心體恤人民生活;更要有仁心,制定預算緊縮方案。

請願聲明批評,「全篇191頁的政府協議,全用經濟詞彙詮釋『價值』;人類生活的各種面向,諸如學習、創意、遊戲、關懷、友愛,全部讓位給經濟價值。『公平』和『團結solidarity』全篇只提到兩次!」聲明強調,「社會生活、教育、文化、公共服務,不該是『負擔』,而是我們繁榮的指標。」

超越黨派的聯合請願,好像看到1970年代以來的台灣政府,經濟至上,沒有高競爭力,台灣死路一條。新的比利時政府,運用相同的價值觀操作預算,可是遇到根深蒂固的「團結」和「公平」社會思維,聯合請願毫不留情的批判,「以荷語區來看,政府給大企業150多種補助方案;理論上應該課徵的33%企業稅,大企業只要負擔4%到6%!一般自營業者(個體戶)和中小企業,則無法適用大企業享受的待遇。政府提出的財政緊縮方案,對準升斗小民和中小企業而來,大企業和那些坐在電腦前買進賣出的股市操作客,卻不需要勒緊腰帶。政府說要大家共體時艱,根本就是謊言!」

遇到罷工,火車和公車都停駛。有人請假一天,避免卡在車流長龍裡。無法請假的,迫不得已加入塞車大隊,或是在家上班。我的工作單位,一稟團結立場,支持員工罷工。比利時的勞動者如果有加入工會,罷工當天沒有上班,當然沒有薪水,工會支付「罷工津貼」。

孩子的學校和老師也加入罷工。第一次全國罷工,部份老師加入罷工,學生還是可以上學,由校方安排托兒。第二次全國罷工,學校支持全國三大工會立場,全校師生停課。

很多人感覺政府刪減預算,離自己很遠,或是譴責罷工者的暴力行動,以及批評工會的罷工籌碼。政府大砍教育、文化、人民社團預算,「我們以前自豪的文化生活、穩定的教育品質、普及的圖書館資源、和從小參與的社團活動,就此斲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