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農業部門和環境團體互吃豆腐 黃豆爆發火藥煙硝味



「遠從南美洲運來的黃豆,加工為大豆沙拉油,做成素食者吃的豆腐,剩下的殘渣變成動物飼料。」讀到這裡,當下覺得自己的荷蘭文閱讀程度有問題,沒讀懂這個句子。這是比利時荷語區農業工會主席撰文批評素食團體提倡「無肉40日」。


越洋來的黃豆 環境永續的殺手?



位於比利時根特的EVA,延續並賦予基督教嘉年華後齋戒40日新義,獲得許多公民團體和機關行號響應。身為酪農的工會主席認為,這群嬉皮高尚人士,走火入魔,自打嘴巴,以為格調高人一等,不吃比利時當地生產的豬肉、牛肉,光吃那些遠道而來的黃豆。他直言,柴油貨輪嚴重污染環境,千里迢迢運來黃豆,而且黃豆生長於砍伐雨林而開闢的農地,還好比利時養殖畜牧業再利用生產豆腐所留下的黃豆殘渣,比利時品質優良的肉品才是真正維護永續環境。



在地生產的美味牛排 仰賴進口飼料




過了幾天,同事花草茶和素食團體聯手,連續回應農業主席的意見,這時我才相信自己的荷蘭文閱讀能力沒有問題!首先,他們解釋豆腐的原料不是沙拉油;其次,那些砍伐雨林、坐柴油貨櫃船而來的黃豆,93%做為動物飼料。進言之,比利時畜牧、肉品養殖業的動物飼料,50%以上仰賴進口。所以,主席盤子裡自傲的「在地」肉排,並非「當地」生產,如果沒有高比例的進口飼料,沒有辦法提供民眾食用的肉品。


如果比利時民眾減少每日吃進肚子的牛肉、豬肉、雞肉等等,甚至不吃肉,才有可能吃到從飼料到成長、從裡到外都是當地養殖的動物。

花草茶還提供了一個讓我放心大口吃豆腐的資訊:南美洲來的黃豆是基因改造,歐盟不准食品業採用基因改造黃豆,因此民眾購買的豆腐原料來自歐洲大陸,例如法國、義大利、烏克蘭和塞爾維亞種植的非基因改良黃豆。


台灣比利時比一比 台灣人吃更多肉




花草茶說,如果比利時民眾減少每日吃進肚子的牛肉、豬肉、雞肉等等,甚至不吃肉,才有可能吃到從飼料到成長、從裡到外都是當地養殖的動物。


比利時人的歐洲飲食方式,主餐常見牛排、豬排、魚排,我長期主觀以為西方人吃排餐的飲食方式,肉類總攝取重量肯定大於台灣習慣絞肉、肉絲的烹調方式。可是我錯了!

根據上下游調查,台灣民眾每日吃進213.86公克肉品,營養師建議攝取70公克。比利時人平均每天吃111克肉品,營養師則建議100克即可。如果,兩項調查方法相同,或許可以證明我的主觀偏見正確(笑)。但是無論如何,現代飲食確實容易吃進過多的肉品,進而影響動物養殖和擴大肉品加工的工業化,製造我們容易忽視的污染問題和資源分配問題。

翻開台灣各家超市目錄、或是超夯燒烤店,競爭提供美國、澳洲、日本、西班牙進口的牛肉和豬肉,可以窺見台灣愛吃肉的消費者偏好舶來品,不像歐洲肉食人類自傲國產家鄉貨;或許,台灣消費者急於迴避壞心商人製造的食安問題,較少思考食物生產鏈的永續正義。


比利時法語區的第一次 官方農業部直接槓上素食團體




推廣素食社團Végétek首次在說法語的瓦隆區以及布魯塞爾,同時和荷語區的EVA 聯手推廣「無肉40日」。官方農業部門火速成立「我是農夫」網站,在各地食品超市張貼文宣,宣傳吃在地的好處,順便抹黑素食運動不食人間煙火,專門吃外來進口素食蔬果,呼籲民眾別輕易相信。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示弱。


法語素食團體機靈打網路戰,利用瓦隆政府推廣肉品的網站名稱一字之差,另起新網站,解釋消費肉品危害地球環境資源。農業部長怒氣衝衝,揚言要告素食團體剽竊網域名稱。

如果香濃拿鐵的牛奶奶泡換成豆奶?




對照素食者已經平穩成長、也有固定支持者的荷語區,在誕生素食運動的城市根特,素食團體利用車廂廣告,鼓勵民眾宣傳「不喝牛奶」,改喝植物性奶漿製品,例如黃豆豆漿、杏仁漿、燕麥漿。


荷語區酪農部門一片怒火,直指這些素食運動者走火入魔。然而,身為營養師、或是生物專家的素食者,分析人類喝牛奶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以及小牛才出生,被迫和母牛分離,小母牛將長大成為乳牛,小公牛則是進入屠宰肉品市場;酪農業為了提高牛奶產量,飼養乳牛為超級大乳牛等等農業工業化後的大量生產問題。

換言之,如果香濃拿鐵飲品沒有牛奶奶泡,換成黃豆豆奶奶泡,你願意嗎?我做過各種植物蛋白奶品的奶泡實驗,還是黃豆奶可以打出濃厚奶泡,可是味道當然跟牛奶有異。

傳統農業部門擴大戰局到歐洲法院,法院裁判植物蛋白質組成的soy milk, oat milk, soy yoghurt, soy cheese等等,不可使用milk, yoghurt, cheese, butter這些字為產品名稱,以免誤導消費者。


打開冰箱尋找隱藏版的黃豆




歐洲民眾浪漫想像盤裡多汁香嫩的牛排、烤雞等等,來自不遠的牧場,堪稱在地農產品。根據WWF調查,歐洲民眾每人每年吃掉61公斤黃豆。許多民眾無法相信,平時不喝豆奶、不吃豆腐、完全不買黃豆,怎麼可能吃下60多公斤黃豆?!


因為歐洲動物食品仰賴進口黃豆製造飼料,例如生產100公克雞胸肉,需要不可思議的109公克黃豆飼料!

我們東方的古老飲食傳統,因為西方永續飲食概念的推波助瀾,變成環境團體和農業部門的論戰,這是血液裡流著豆腐血的黃豆子孫,很難聯想到地球另一端的人類永續議題。



備註:圖片是比利時 La Louvière嘉年華會Gilles服裝。取材於Pixabay.

 「40日不吃肉」在2011年舉辦第一次,2017年第七次擴大到10萬比利時人參加。主辦單位援引德國的歐洲民眾每日攝取肉品調查,指出比利時民眾近年來減少吃肉的速度比其他歐洲國家快許多,因此認為建立了民眾消費肉品和環境、氣候的連結意識,達成減少吃肉確保社會永續的目標,因此決定劃下休止符。

一年前,我寫完了這篇文章,可是擱著沒有發布。縱然時光飛逝、不吃肉齋戒運動停辦,農業部門和追求環境永續人士的歧見,歐洲民眾每天吃隱藏版黃豆,仍然不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