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布魯塞爾恐攻之後 地鐵藝術靜默細語


「如果恐怖分子要攻擊歐盟,舒曼站會是他們的首要目標。」數年前,如果提起恐怖攻擊,我和歐盟相關單位的勞動者,經常如此預言。三月的布魯塞爾恐攻,推翻黑色打賭。然而,最新的嫌犯供詞,卻驗證了多年來人人心知肚明的假設。 

舒曼站Schuman(手繪簡圖紅“S”)位於舒曼圓環、歐盟執委會(簡圖“EU”)和理事會(簡圖“理”)正下方,以極力推動歐盟的法國前首相舒曼為名,附近圓環地鐵和國鐵在此交會,是布魯塞爾東邊的一個轉運中樞,地理和政治意涵豐富。 

隨著嫌犯陸續落網,供詞說明了烏龍事件:「我們原來要在舒曼站發起兩次自殺攻擊,可是坐過站了,只好下車到對面月台,坐回去。」但是,第二次還是坐過頭,當時那節地鐵已經駛離舒曼站,抵達一個小站Maalbeek(簡圖"M"),正要開往下一站藝術法律站(簡圖"K"),情急之下,奪走了20多位性命。比利時警方還在追查另一包背包炸彈。 

一個不顯眼的布魯塞爾地鐵小站,因此傳聞世界。Maalbeek站的使用乘客不多,多是週間在歐盟相關機構、區域性政黨和非營利組織、歐洲智庫的上班族。可是,它位於交通動脈上,因此尖峰時間常是滿載的狀態。站外的法律街,好像無時無刻都在塞車。 簡圖"P"是閣揆辦公室,旁邊有國會,雖然也位於法律街,但不是交通要道,清淨多了。




Maalbeek地鐵站外觀毫無特色,典型的都市水泥叢林建築。在它上方的建築物,是比利時基督民主荷語政黨的黨部。工作人員說,爆炸的那一剎那,聲響劇烈,五層樓的建築物感覺都在震盪。恐攻爆發後,立刻投入救災,改做緊急救援中心。 


站內月台,有道令我印象深刻的眼神:白色磁磚上的她和他,注視匆匆來去的乘客。白色瓷磚感覺冰冷,我們和磁磚上黑色線條勾勒的人像,眼神恍惚交錯,是城市人似有若無的交集寫照。這個候車月台牆壁頭像插畫,看了人來人往15年,直到恐怖份子在此自殺攻擊。 




藝術家Benoît van Innis創作了這件地鐵藝術品,他是布魯日人,工作室在布魯塞爾。以上圖片,也是從他的個人網站連結而來(看更多)。白色瓷磚和人臉繪圖,都在葡萄牙燒製完工。他表示,將重新製作地鐵月台的插畫作品,而且要追思罹難者。 


布魯塞爾目前有69個地鐵站,跟西歐鄰國首都相比,小巫見大巫像是鄉鎮規模。不過,總共有80多件位於地鐵站內的公共藝術作品,從平易近人的漫畫藝術,例如丁丁創造者Hergé(Stockel站),到國際知名的超現實藝術名家Paul Delvaux(Beurs/Bourse站),繪畫、雕刻、裝置、攝影等等藝術形式。民眾不用到藝廊或博物館,掏腰包買入場券,就能欣賞評論所有藝術作品(備註)。


比利時人民按照荷語、法語、德語築起的政治高牆而居,布魯塞爾地鐵藝術不與爭鋒,潛入高牆下方,悠遊錯綜複雜的首都區政治術語之中,十多年來,默默和浮生遊子無聲細語。 



備註:地鐵公司出版英文、荷蘭文、法文導覽手冊,搭地鐵欣賞當代比利時藝術。台灣的比利時華僑前輩傅維新曾經撰寫《布魯塞爾地鐵之藝術景觀》,雖然絕版,但台灣幾個圖書館仍有收藏。


第一張照片是布魯塞爾大教堂前盛開的「雪光花」Chionodox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