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懷舊控手作迷原木痴的好天地 Bokrijk露天博物館


「我(長大以後)要當麵包師傅。」走出Bokrijk露天博物館,六歲的小丙小心翼翼捧著自製的全麥小麵包,內藏許多葡萄乾,他認為這是添加天然維他命C。老氣大人我知道「志向」這種東西,隨著時間發酵,不是越來越模糊,不然就是蛻變改向。 

走在這個不分種族年紀性別,強烈推薦的露天博物館,感謝親朋好友的分享,果然所言為真。我們特別挑了長週末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開車近兩個小時來到慕名許久的好玩地方。覺得全家走在藏匿綠色森林長廊的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蟲鳴鳥叫不絕於耳。


老穀倉裡臨摹工匠手藝 省思文明衝突



今年三月才整修完畢的兩個穀倉工作坊,是手作迷的好去處。每個手作活動定價五歐元,小松做了真皮雕刻鑰匙圈,小丙揉麵團做麵包。工作坊活動講究真材實料和臨摹工匠手藝,金木水火土五元素都在其中,事前設計好的材料,參加者負責發揮創意完成最後階段。我們參加的「胡蘿蔔」穀倉工作坊位於優雅古意的餐廳對面,潔淨而且為全家設想的廁所旁邊,動線規劃完善。

露天博物館佔地550公頃,即將邁入六十年,絕對讓懷舊控和木頭痴流連忘返。所有建築物都是比利時弗蘭德倫區(俗稱荷語區)接手過來的老建築,起先我懷疑像個老房屋標本館,還好館方經營完善,讓老房屋躲過標本的死亡冰冷命運,反倒成為老少休閒的知性好去處。館方活化老建築,創造老建築新生命,例如已經提過的工作坊、餐廳、廁所,過往的民俗商業活動,也現身老建築。麵包店、糖果店販售的商品,懷舊風濃厚,講究品質和手工技術,處處流露木造粗曠情趣,連垃圾桶都是厚實原木製造而成。




因為歐洲第二大港安特衛普港的擴建,經濟發展優先民宅空間,其中一個麥草屋頂老穀倉搬到露天博物館。內部有十多台平面螢幕敘述展題:消逝的港邊淤田風情。另一邊堆疊各大船運公司貨櫃,包括來自台灣的長榮貨運,組成三層樓高的空間,參觀者順著動線,走到頂層,也是最接近穀倉屋頂的地方,鳥瞰穀倉內部以樑木撐起的開闊空間,一部互動螢幕動畫介紹過去人們如何使用穀倉。在寬敞高挑可是幽暗適溫的穀倉裡,值得我們省思人類經濟和文明的發展衝突。




老屋看見新生命 新遊樂場遇見舊移民



整個博物館區劃分為四部分:Kempen/Campine(比利時東北方和荷蘭東南方的地理區域,露天博物館所在地)、Haspengouw/Hesbaye(比利時東部的地理區域,主要蔬果產區)、東弗蘭德倫和西弗蘭德倫省(Oost- en West Vlaanderen),異地找尋新生命的老房子按照原始地理位置,錯落在這三區。工藝活動集中在K區,H區有穿著古裝的演員,演出歷史生活情節。O區則是原野廣袤,主題活動如街頭戲劇在此進行。


第四是室內展覽為主的“60年代”,讓參觀者實境體驗,每人進場前領取「身份證」,跟著證件主角,走進人定勝天的歷史時空。館員似乎特別給我一張義大利裔比利時女性身份證,透過互動電視和她的生活照,我認識了這位當時16歲的女孩;她們全家人因為父親礦工身份而移居比利時,原先預計住個兩三年就回義大利,沒料到打消返鄉念頭。


此外,整個園區還包括植物園,零歲到12歲的兒童遊樂場;重新開幕的遊樂場多了野餐休息座椅,以及少見的緊急醫療站,位於中央位置。不小心玩到掀開小片指甲流血的小丙,就用到這個嶄新的急救站。




許多戴著頭巾穆斯林女士,帶著自家料理和樂融融共聚野餐,孩子在旁玩耍。忍不住好奇心驅前詢問,為何在比利時東北方接近荷蘭德國交界有此龐大穆斯林移民族群?其中一位告訴我:「妳是問原來的國家?我在這裡出生長大,媽媽爸爸來自摩洛哥。」原來,義大利礦工1956年在比利時遭遇礦災上百人罹難後,義大利政府不願輸出「外勞」,1970年代比利時改道摩洛哥積極招募礦工,到Genk(露天博物館所在地行政區名)一帶開採煤礦,移工可帶眷工作,從此定居立業。


園內免費WiFi普遍,這在落後的無線通訊國比利時,實屬罕見。探訪了比利時北部民族的露天博物館,我很想看看南方Wallonie相同性質的露天文化景點,可惜孤狗大師找不到。如果有人知道,請好玩互相報。


時光隧道幫我們回溯褪色的志向,在這令人心神放鬆的懷舊露天博物館,會讓你無意間重拾積滿塵埃的老志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